从听儿歌到裸听章节书, 回顾8岁儿子两年来亲测好用的听力资源
- 孩子目前8岁左右,6岁开始有意识提升听力,至今2年
- 6岁开始泛听《鹅妈妈》、《咕噜牛》,8岁可以裸听《牛津树》,能和外教顺畅交流,乐于裸听章节书
- 2年来听力提升路径,在泛听、精听、裸听阶段亲测好用的资源
有意识地提升我家儿子茅根的听力能力已经两年了。由于时间分配有限,茅根听得并不算多,但是他目前的听力能力是让我满意的:
上外教课时,他反应迅速。如果遇到老师的提问冷场,也是因为他正在思考和组织语言。
能花大段的时间专注地裸听章节书,听到有趣的情节他会主动告诉我大致的意思,问我“好玩吗?”或者告诉我当时的情节让他想到了什么。
本文由花友 @袭文yvonne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
回顾茅根的学习路,我把我们的听力进阶路分为泛听,精听,裸听1段和裸听2段,共4个台阶。
有劳将手机横过来观看下图
↓
第一步,泛听:
泛听就是磨耳朵,但是磨耳朵这个词褒贬不一。 磨耳朵的成功要素是用小朋友已经了解的内容来作为泛听材料。
如果是小朋友没有接触过的、根本不明白意思的内容,那么在刚起步的阶段,他是无法无师自通的。
最初的泛听一定要挑小朋友曾经读过的故事,比如绘本和童谣。泛听的目标是抓到一两句书上的句子复述、到后期一听到前奏音乐就是整段地复述出来,那么泛听的意义就已经达到了。
这个阶段从跟读时期就开始了。
两年前,我们每天正在跟读兰登 Step into Reading 分级。兰登第一阶段30本的词汇约有950词,恰恰成为了他的初步词汇的积累。
为了加强他朗读时的节奏,掌握断句, 我常常把正在跟读的故事当背景音乐反复放给他听,兰登的音频分为跟读版和整本书朗读版,一慢一快,很适合刚刚起步的小朋友。
另外还有 Mother Goose《鹅妈妈》的儿歌音频,一共68首,韵律感非常强。
我们经常一边听一边跟着念。遇到他不理解的句子,我就会找出书,翻到那一页,指着画面重读给他听。他明白每个词、每个句子的含义以后,再听到熟悉的韵律,就会高兴地跟着音频一起唱。
同样的,还有 Julia Donaldson 《咕噜牛》系列。
我们没有从动画片开始,事实上,我们看电视的时间并不多。除了一部为了配合Usborne 《图书馆》系列看的的 Super why 之外,我们几乎没有看过其他的原版动画片。
而一些动画片中口语化表达,语速较快,有连读,吐字发音不清晰,对于刚起步的小朋友来说,复述的难度会很大,而且动画片也没有配套可以反复朗读的文本,给小朋友慢慢吸收和消化。
所以,泛听阶段,一定要先看书,孩子先熟悉了文本后再反复听,就能听懂更多的内容。
泛听阶段小结:
我们读过的儿歌有:
Mother Goose。
Julia Donaldson Picture Books。
读过的书有:
Step into Reading 1-2阶段。
《大猫》系列。
Usborne 出版社 的 My First Library。
Mo Milliems 的 The Pigeon。
I Am 科学系列绘本。
看过的动画片有:
Super Why。
第二步,精听
精听可能是听力进阶路上妈妈最辛苦付出最多的一段时光。
不过虽然辛苦,但持续的时间不是那么长,只要有效引导,那么很快就能过渡。回头再看,会发现这个阶段的付出特别有值得:孩子依靠妈妈的陪伴,踏上了裸听的台阶。
精听也是一种裸听,先听再读文本。
BBC儿童广播频道 Listen and Play 的广播剧很适合这个阶段的学习。
观看地址:
https://www.lxwc.com.cn/post-99800-1-1.html
一集讲一个譬如《阿拉丁》这样的经典小故事,从经典童谣开始。而这些童谣恰恰是我们泛听阶段已经听熟的,所以一上来就拉近了和小听众的距离。
接着主持人会让孩子听一些背景音,比如硬币互相撞击的声音、茶壶倒水的声音……让小朋友猜他们听到的是什么?这些对话也在锻炼小朋友倾听的能力,而背景音而非句子,也容易让小朋友放松下来,准备好听一个有趣的故事。而且这些声音都是故事的引子,在小朋友的心里也默默勾勒出对故事的预测,这应该是“一个和金币有关的故事!”
接着是一个短小的6-7分钟的广播剧,有旁白、人物的对话、音乐、背景音。
故事结束后, 主持人会问几个问题,带着小朋友再唱一遍片头的童谣。
这个音频15分钟左右。很适合在睡前和小朋友一起听,听着熟悉好听的童谣,小朋友会无比满足地进入梦乡。
小朋友睡着后,我还不能休息,我要反复地听广播剧音频,直到我能够笔录下文本中所有的文字。我当时还为某个文本的准确性,特地请教了英语专业的朋友。
我把好不容易整理出来的文本打印出来,到了第三、四天,让茅根读一遍。他会边读边笑,这下所有听不清楚的词汇和句子都清楚了。
我也想过是否网上找现成的,后来想想,我摸索的过程也是茅根摸索的过程,我应该亲身去试一下,这样才能体会他的感受。
当他听懂第一个《阿拉丁》的故事后,他要求反复回听了一两个月,直到他能完全背诵出里面的人物对话。这段时间并不是只听这个故事,也不是天天听,但是第一个故事的点播率无疑是最高的。
前面说过,这段时间并不长,我总共就听写了三个文本,而且是和我们裸听1段的一些书一起混听的,所以这个爬坡虽然有挑战但并不是那么难熬。
过了广播剧起步的阶段后,茅根也就适应了先听再读的过程,这时候可以听正在跟读的书同阶段的绘本,比如 Magic School Bus Level 2 和《第二图书馆》等。
这些书和音频都很容易得到,很适合先听再读。跨过了依赖广播剧的背景音营造故事氛围的阶段后,我就轻松多了,茅根听到哪一本书,就把这本书所属的一个系列放到他面前,让他自己挑选就可以了。
精听阶段小结:从广播剧开始,先营造熟悉的声音环境,再倾听内容。听三四遍后再读文本,熟悉了文本后反复听儿童广播剧、剧场版。
我们听过的有:
BBC listen and play。
Magic School Bus。
Usborne 出版社的 的 My Second Library。
Curious George 系列。
第三步,裸听1阶
这个阶段从具备三重故事山结构的故事开始听。
儿童读物中有很多故事,是三重故事山的结构,比如《三只小猪》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。
三重故事山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篇幅和曲折元素,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。孩子根据第一、二重故事山,就会猜测到第三重故事山,但是第三重故事山的情节又不确定,这种结构让孩子从被动的听故事,成为参与编写故事的人,得到令他们愉悦、满足的体验。另一方面也兼顾了儿童学习语言的需求: 重复的句型和词汇。
Robert Munsch《蒙施爷爷讲故事》就都是三重故事山的结构。他的语气夸张,语速随着故事情节时快时慢。很适合这个阶段提升听力用。而此刻,也不再需要文本了,文本退居幕后,只在一两个词汇不明确时才拿出来翻一翻。
接下来顺利过渡到初章书。
初章书使用的是书面语言,语言表达更准确和完整,音频发音也很规范。
这个期间,我们会选一些有难度暂时读不了的书跳一跳。这些书可能我们读过中文版,可能看过电影。茅根对于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主旨都已经有数,并对故事很感兴趣,愿意再听的,比如:
The Chronicles of Narnia《纳尼亚传奇》。
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 《爱德华的奇妙之旅》(这本书的朗读者真厉害,朗读阿比林的奶奶的会话时用了很重的口音)
我的听力并不好,从听章节书开始,我的耳朵就不怎么抓得住故事了。我不检验茅根是否真的听懂了,但是从下面几个听懂了的标志,可以大致知道他的收听质量:
1. 花大段的时间专注地裸听章节书
2. 听到有趣的情节会主动告诉我大致的意思问我“好玩吗?”
3. 告诉我当时的情节让他想到了什么
4. 觉得好听,就要求反复听几遍
5. 走到哪儿就把播放音频的手机带到哪儿
6. 吃饭不能听故事,一听就走神不吃饭了
我会选一些想和他讨论的故事,预先听一遍或者快速地读一遍中文版(在阅读中,我也经常这样,在他独自读完某本书后,我会花一个小时读完)。和阅读一样,与他聊聊主要的故事情节、人物、最喜欢哪部分,如果是他是里面的人物,他能不能地做得更好。
阅读仍是听力的根基。而再多的动画片音频都不能代替书和书音频所传达的书面表达方式。
裸听1阶段小结:从有大量情节重复的故事开始,过渡到初章书和已经了解的故事。不再依赖文本。
我们读过,带大量重复元素的故事有 Robert Munsch《蒙施爷爷讲故事》
初章书有:
Nate the Great。
Horrid Henry。
看过其电影和中文版本的章节书有:
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。
第四步,裸听2阶
我们现在就在裸听2阶。进入2阶段以后,就是听力自由了(后期随着他的认知提高,我会将历史人文等专题放入他的听单,那是后话了)。
现阶段还是以故事为主, 如果上 Non-fiction ,茅根肯定是不要听的。 故事好玩或者令人紧张,孩子才愿意听不是母语的内容。所以说日常阅读中补充 Non-fiction 的阅读和词汇积累就相当重要了。
目前校外每周英语学习5小时以上,至少一部原版电影,阅读两本5000字以上的书,开始学习写作。有了这些的铺垫,听力之路也就越来越顺利了。
开学以后,家校往返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听书了。
裸听2阶段小结:选择有明显阅读难度的书跳一跳,配合其他的学习方式,以听代替一部分的阅读,这个阶段我们读过的书有:
Magic Tree House
Mercy Watson
Geronimo Stilton
A to Z mysteries
Flat Stanleys
茅根是一个普通不过的孩子,整个听力进阶的过程花了两年时光,是细水长流慢慢地积累的过程。
按照盖老师的理论,一周英语学习要保持10小时以上,分配到每天就是1-1.5个小时。跟读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,听的时间并不多。在我家,吃饭时间是不可以听故事的,因为他会因此走神而不吃饭。所以听的时间是茅根每天盆浴的时光,仅仅15-20分钟。
我们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,你们也一定能行,甚至会比我们更快更好。
但是切记,阅读始终是听力之本,没有阅读词汇的支撑,缺失母语环境的中国儿童的听力先行之路不会太顺畅。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与作者交流...
相关阅读: